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评测]一般来说,在新机到手之前,我往往对其是一无所知的,没有具体资料,也没有什么其他人的体验可供参考。正因如此,以往的评测往往更像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但这次的iPhoneAir就不太一样了,事先张扬的同步发售撞上一纸暂缓发售的通知,反倒把心中的好奇高高吊起,再赶上铺天盖地的外版评测,可以说产品本身的优劣已经不需要我去发掘了,唯一的问题就是我能否接受(或者说是忍耐)这些问题了,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1外观:哪怕有预期,也足够惊艳
作为一个三星GalaxyS25Edge用户,应该说我对于超薄机身已经足够习惯了。但在第一次拿到iPhoneAir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隐隐赞叹,毕竟这种新鲜感真的是久违了。
相比于S25Edge的纯直角中框,iPhoneAir的钛金属中框增加了微微的弧度,握持时更加贴手,并且亮面的钛金属中框本身在手感上也更加出色,可能是金属材质中最为贴近“温润如玉”感觉的了。不过沾指纹的问题也是相当严重,如果打算裸机使用,恐怕只能经常擦拭了。

作为准Pro级别定位的产品,苹果自然也不会在屏幕这种地方缩水,iPhoneAir的屏幕同样支持120Hz高刷和常亮显示,新的抗反射涂层让阳光直射下的可读性显著增强。过去那种一到户外就屏幕泛白、对比度下降的情况被大大缓解,即使在晴天环境下,屏幕内容也能保持清晰。对日常出行、户外拍摄的用户来说,这是非常实用的改进。

在硬件之外,6.5英寸的尺寸选择也可以说是刚刚好,一方面仍然可以算作小屏,享受一定程度上单手操作的便利性;另一方面结合上iPhoneAir轻薄的机身,甚至会让人有种“怎么这么大”的感叹。可以说是十分讨巧了。
机身背面,iPhoneAir的背板同样使用了超瓷晶玻璃,AG磨砂工艺使其拥有不错的触感,不过这个长条状的后摄模组实在是很难评,是否突兀不说,摄像头还要再来一个二次凸起,使得iPhoneAir放置在桌上时依然有着明显的跷跷板现象。

总体来看,只要不翻到背面,iPhoneAir绝对是做到了手感触感都足够惊艳,这种惊艳很难用言语表述出来,感兴趣的朋友务必要去实体店里亲自感受一下~
2性能与续航: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
如果按照我们以往的评测结构,这两部分是应该分开的,但我猜应该也没人会对这么个小家伙的性能和续航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期待,所以我们就合到一起来简单说说。
虽然采用了超薄机身,但iPhoneAir还是使用了Pro同款的A19Pro处理器,但减少了一个GPU核心,内存频率也有所缩水,可以看出苹果为了省电还是下了点功夫的。在实际跑分中,iPhoneAir的表现也正好介于iPhone17与iPhone17Pro之间,这大概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刀法精准?

游戏实测中,我们进行了经典的《崩坏:星穹铁道》黄金的时刻跑图实测,测试时间为15分钟,画面设置为非常高+60帧,实测平均帧率均为52.9帧。从帧率图可以看到,iPhoneAir受限于散热,游戏过程中确实存在可感知的卡顿掉帧问题。

我们也对发热情况进行了测试,在15分钟游戏过后,iPhoneAir的发热主要集中在机身上半部分,体感上还是很明显的。

续航方面,考虑到不足3200mAh的电池容量,iPhoneAir注定不会有什么亮眼的表现,在使用ZOL五小时续航模型进行测试后,iPhoneAir的剩余电量为55%,考虑到这一续航模型本身的负载并不重,可以说iPhoneAir的续航很难扛住一天使用。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次并未对iPhoneAir的充电速度进行测试。不过由于iPhoneAir并未支持17系列的快充,相信充电方面的表现也只会是中规中矩。并且苹果这次连带着把iPhoneAir的接口速率也砍回到了USB2.0,对于需要有线传输大量数据的用户实在算不上友好。
3影像:比想象中好
在我看来,iPhoneAir在影像方面的阉割可能是最为无感的,毕竟iPhone标准版的存在证明不少用户并没有那么依赖长焦镜头,而我个人的经验告诉我超广角镜头也没那么重要。剩下的这一颗主摄,iPhoneAir使用了iPhone17系列的同款4800万像素传感器,仍然能提供2X的光学品质变焦,其他的就直接看样张吧~


4细节:换eSIM、单扬和其他
最后这一部分,我想来说说一些体验方面的细节。首先是外放,应该说在初次得知iPhoneAir是单扬声器的时候我还是很惊讶的。毕竟在2025年,这个配置简直复古得像上个世纪的东西一样。更何况这一个扬声器还是拿听筒充数的。而在随后发布的各种体验视频中,iPhoneAir的外放体验也确实是被各方KOL鞭挞的一点。

不过,在我实际体验过后,我觉得这件事可能没有想象中的影响大。在大多数场景下,iPhoneAir的外放效果的确很单薄,算不上旗舰水准,但还是能保证听个响的。只有一个场景——横屏视频观看除外,在这个场景下,iPhoneAir的外放始终像是歪在一边,也几乎没有立体声效果。对于一台万元级产品,这个表现实在是无法让人满意。
另外一点值得聊聊的就是eSIM了,作为让iPhoneAir推迟发售的“罪魁祸首”,相信不少人都会担心办理eSIM的困难。不过根据我的实际体验,在iPhoneAir正式发布后这已经不算是个问题。以笔者所在的北京移动为例,只需在中国移动App上提前看好可以办理eSIM服务的营业厅,直接上门办理即可,需要的材料也只有身份证和手机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号码更换eSIM属于补换卡操作,eSIM生效后实体SIM卡会立即失效,如果重新换为实体卡需要10元工本费(全球通、星级用户可免),每台国行版iPhoneAir最多支持两张国内运营商eSIM。在业务办理过程中,运营商也会提供使用须知,这里建议在签字确认前仔细阅读一下。
既然说到了SIM卡,咱们就索性再来看看iPhoneAir的信号表现,这次iPhone全系都换上了自研的C1X基带,iPhoneAir也不例外。从实际体验上来看,可以说和以往高通基带的机型并不存在明显差别。我们直接加大难度,在北京地铁6号线的行进途中对其进行测试,这个测试结果还是足够令人满意的。

5写在最后:惊鸿一瞥就够了
iPhoneAir好不好,这似乎更像是个角度问题。如果你是双持党,那自然不算什么问题;但如果你想拿它作为主力机,单扬、单摄、eSIM,哪一项都不算小问题。但它的美又足够独特,是一种跳脱框架之外,不在乎自身命运的野性美。这就让人显得很纠结了。
也许在不算久的未来,我们就会看到硬件上更出色,更适合当主力机的国产竞品。站在理性层面,等等肯定是最佳选择。但如果你已经对当前千篇一律的手机市场不满已久,又不介意多掏点钱,没必要等了,iPhoneAir就已经足够合适了。
股票配资的论坛,股票杠杆配资平台,实盘配资平台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