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个人当过皇帝,坐过牢,最后成了普通人。听着像天方夜谭?他就是溥仪。而让这段奇遇落地的关键,是周总理的几句话,几顿饭。
溥仪这辈子,活得跟坐过山车似的。三岁稀里糊涂被抱上龙椅,没几年又糊里糊涂退了位。后来在紫禁城里过了段特殊的童年、少年。再后来,又稀里糊涂被日本人拎到东北,搞了个伪满洲国。这前头几十年的起起落落,他自己真没多少主导权。
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了,“皇帝梦”彻底稀碎。他成了俘虏,被送去了苏联。五年前,也就是1950年,他才被送回国,进了抚顺战犯管理所。这一蹲,就是快十年。他这个“罪人”,怎么也想不到,新中国十周年大庆的时候,自己能作为第一批特赦人员,堂堂正正走出来。
那是1959年。手里攥着那张特赦通知书,编号还是001,他自己都懵了。觉得自己在里头表现也就那样,怎么也轮不到头一份啊?可事实就摆在眼前。当他重新踏上北京这片土地,望着既熟悉又陌生的街景,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既有盼了盼的自由,也有对将来那份儿未知的紧张和好奇。
没等他完全回过神来,更大的事儿来了。竟然是周总理要请他,还有他几个兄弟姐妹一起吃饭!这可把他吓得够呛,脑子里直犯嘀咕:这是要干什么?鸿门宴?还是秋后算账?一路琢磨着,忐忑不安地去了。
可一进门,见着了周总理,悬着的心就掉了一半。总理不像以前见过的那些大人物,没有一点儿架子,笑盈盈的,让人觉得特别亲切,就像家里长辈拉家常。饭桌上,气氛慢慢轻松下来,周总理很自然地问起了他今后的打算。
“你有什么想法?想干点什么工作呀?”周总理温和地问。溥仪一路都在想这事儿,可想来想去,发现自己前半辈子除了会骑马、拉弓,啥正经事儿都没干过。在战犯管理所倒是帮医务室干过点儿杂活,打打下手。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想法:“我想当个医生。”这话一出口,连他自己都觉得不靠谱,可实在是想不到别的了。全桌人都愣了一下。
周总理听了,脸上依旧是温和的笑容,但摇了摇头。他解释得很实在:“你这医学知识,怕是连给病人量个体温都费劲,怎么能救死扶伤呢?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儿,可不能开玩笑。”话里话外,透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
总理顿了顿,接着说:“而且你这身份太特殊了。想啊,要是老百姓知道给他们看病的是曾经的皇上,心里得多别扭?万一再出点什么小岔子,那可就真闹大了,对病人和对你,都不好。”这番话,把现实的顾虑说得明明白白。
这时,坐在一旁的郭沫若先生插话了:“哎呀,老溥啊,要我说,故宫不是你老家嘛!你对里头的东西可比我们专家都熟,不如去故宫博物院工作,发挥发挥特长?”这建议听着倒也顺理成章,符合逻辑。
可周总理还是没点头,他思忖了一会儿,突然笑起来,提起了溥仪席间刚说的一个小故事。原来溥仪刚放出来,跑到北京城里晃悠,在一个胡同里碰上几个当年宫里的老太监。他试着喊了一声,那几个老太监一看是他,“噗通”就跪下了,嘴里还喊着“皇上万岁”。
溥仪当时吓得够呛,赶紧把他们拉起来,说:“别这样!现在没有皇帝了,我也是普通人了!”周总理笑着说,这说明旧思想的影响多深啊,但你当时的认识是对的!接着话锋一转,说:“你要是真去了故宫里头晃悠,那游客哪儿还有心思看文物啊?都围着你看‘末代皇帝’去了!那可就本末倒置了。”
“研究故宫啊,可以在别的地方出力嘛!”总理这一句话,把去故宫的路也堵上了。得,医生不行,故宫也不妥,那还能干啥呢?溥仪又犯难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出主意,周总理一直认真听着。最后,他给出了一个周全的建议:“这样吧,去植物园当园丁怎么样?”这个提议一出来,溥仪眼前一亮。
周总理继续说:“植物园清净,离人少,适合你静下心来。侍弄花花草草,也是一份雅致。而且,你可以每天上半天班,下午呢,就把你的经历好好写出来,那是一份特殊的历史资料嘛。”他指的是溥仪正在构思的自传《我的前半生》。
这份安排,考虑得太周到了。既解决了工作问题,又给了他写书的时间,甚至连身体状况都考虑进去了。溥仪的心里,像一块大石头落了地。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份善意和温暖。
宴会快结束时,溥仪激动地站起来,一个劲儿地向周总理和在场的各位道谢。他走了一圈,最后走到一位年轻女士面前。这位女士穿着一身朴素的制服,席间一直默默地帮他添茶倒水,给他夹菜。
溥仪想,这应该是宴会的服务人员吧?他紧紧握住这位女士的手,连连道谢:“太谢谢您的款待了,谢谢您的照顾!”感谢话说得真心实意。
周总理在一旁看着,忍不住笑着问溥仪:“你不认识她是谁吗?”溥仪一脸茫然:“我妹妹?这位同志不是服务员吗?”他指的正是眼前的女士。
大家听了都笑起来。周总理笑着说:“她是你七妹妹,爱新觉罗·韫欢啊!”溥仪这下彻底傻了眼。爱新觉罗·韫欢,他这个妹妹,出生在他退位之后,小时候兄妹相见机会很少,规矩又多。新中国成立后,韫欢改名叫金志坚,在北京一所小学当语文老师,而且是模范教师。那天不是周末,她下课穿着学校发的制服就赶过来了,没来得及换衣服,也难怪溥仪认不出来。
总理笑着打趣:“瞧瞧,以前想见个面比登天还难。现在好了,你们都是新中国的普通公民,以后随时可以自由走动,常来常往了!”这话把历史的巨变和新生活的希望,都包含在其中了。金志坚后来回忆起这场特别的家宴,总说总理待他们一家,真是像对待老朋友一样,没有一丝隔阂。
有了工作,有了久违的亲情,溥仪的人生开始真正走向“普通”。两年后,在毛主席的亲自过问下,他与护士李淑贤组建了新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小日子。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周总理对溥仪一家人的这份特殊关照,让他们相对平稳地度过了许多风波。溥仪在新岗位上努力工作,安安心心写完了《我的前半生》。他终于有机会体验普通人的酸甜苦辣,感受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段历史,既有他个人命运的无奈和转折,更映照出老一辈革命家面对历史遗留问题的胸襟和智慧。
股票配资的论坛,股票杠杆配资平台,实盘配资平台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